我国60亿亩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但四大自然牧区均严重超载。新疆牧区超载130%以上,不少牧民生活困难;内蒙牧区每年平均沙化退化草地面积达到167万公顷。发达国家的草地种植面积均达60%-70%。粮、经、草三元结构及其草田轮作模式是发达国家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也将实现现代化。当前牧草种植规模仍然很小。任继周院士一直在呼吁发展草地农业。我们建议在牧草种植体系中,选用优质豆科牧草接种相匹配的高效根瘤菌,与适合的禾本科牧草混播或间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氮、磷、钾,不用化肥,获得高产。我们在内蒙古和北京完成的苜蓿接种优选的根瘤菌与无芒雀麦间作种植试验表明:苜蓿接种根瘤菌单作增产80%以上,间作比单作苜蓿产量高出100%以上;不施肥处理产量高于施肥处理,无芒雀麦间作比单作产量也有增高。第二年增产趋势与第一年相似,第三年总产略有降低。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种植豆科牧草完全不用施氮肥,但必须接种高效根瘤菌并与禾本科间作或混播,可促进两者高产,施氮肥抑制结瘤固氮。豆科牧草接种根瘤菌与禾本科间作、混播,是提高牧草产量的重要措施。
总而言之,我国具有“种养结合,精工细作,地力常新”的经营无废弃物农业的传统。这一传统曾经成功地养活了世世代代的先民们,成为中华文明发达最坚实的基础。现代中国农业面临着耕地减少、人口和食品需求大量增加的形势。为保证粮食安全,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很有必要。但最近几十年中,因滥用化肥、农药,已经造成了全局性环境问题和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展新型无废弃物农业是必然途径。恢复我国重视有机肥使用的传统,实行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豆科作物接种高效根瘤菌的生物技术措施、禾本科-豆科间套轮作的种植体系和推广肥药兼效型微生物肥料是建设新型无废弃物农业和减少面源污染的核心,是实现我国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环境的可靠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