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时请注意选择相应的产品名称
黄曲霉毒素m1污染主要存在于生活中m1的检测方法 | |||
---|---|---|---|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范围为10毫克/升~20毫克/升,可大量溶解于氯仿、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中,不溶于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为羟基化作用、去甲基作用和环氧化作用。(“只要发霉,就会有黄曲霉毒素。”知名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黄曲霉是一种常见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潮湿易发霉的植物和食品中都会存在。)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其实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它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真菌的有毒代谢产物,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它的毒性极强,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近年来,AFB1污染事件的发生,已引起世界各国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1-3]。世界各国对黄曲霉毒素的检出标准都做了严格的规定。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食品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浓度为15ug/kg.?因此,对AFT的检测不仅关系到动物的安全,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药对照品
而黄曲霉毒素M1属于黄曲霉毒素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中的一种,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被巴氏消毒法破坏。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1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化学对照品
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方法本法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 VI D)测定药材及制剂中的黄曲霉毒素(以黄 曲霉毒素 B1、B2、G1 和 G2 总量计)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 腈-水(40:18:42)为流动相,■流速每分钟 0.8ml■【删除】 ;采用柱后衍生法检测, (1) 碘衍生法:衍生溶液为 0.05%的碘溶液(取碘 0.5g,加入甲醇 100ml 使溶 用水 稀释至 1000ml 制成) ,衍生化泵流速每分钟 0.3ml,衍生化温度 70℃;■(2)光化 学衍生法: 光化学衍生器 (254nm)■ ; 以荧光检测器检测, 激发波长 λex =360nm(或 【增订】 365nm),发射波长 λem =450nm。两个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 1.5。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混合标准品 (黄曲霉毒素 B1、 2、 B G1、G2 标示浓度分别为 1. 0?0?8g/ml、0.3?0?8g/ml、1.0?0?8g/ml、 0.3?0?8g/ml、 )0.5ml,置 10ml 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 1ml,置 25ml 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粉末约 15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加入氯化钠 3g,置于均质瓶中,精密加入 70%甲醇溶液 75ml,高速搅拌 2 分钟(搅拌速度大于 11, 转/分) 离心 5 分钟 000 , (离心速度 2500 转/分) 精密量取上清液 15ml, 50ml , 置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微孔滤膜(0.45?0?8m)滤过,量取续滤液 20.0ml, 通过免疫亲合柱■(AflaTest@P)■【删除】 ,流速每分钟 3ml,用水 20ml 洗脱,洗脱液 弃去,使空气进入柱子,将水挤出柱子,再用适量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置 2ml 量瓶 中,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 5?0?8l、10?0?8l、15?0?8l、20?0?8l、25?0?8l,注 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另精密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 20~25?0?8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从标准曲线 上读出供试品中相当于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的量,计算,即得。 【附注】 (1)本实验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不得污染环境。 (2)残留有黄曲霉毒素的废液或废 玻璃器皿,应置于专用贮存容器(装有 10%次氯酸钠溶液)内,浸泡 24 小时以上,再用清水将玻璃器皿冲洗干净。相关阅读:黄曲霉毒素致突变性、致癌和致畸性
|
上一篇:中检所官网网站部分对照品标准品查询目录 | 下一篇: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检测国标) |
---|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xy/left.htm